当前位置: 首页 > 学术交流 > 正文

宝诚生物在学校科研中心举办Nanopore测序专题讲座

【来源: | 发布日期:2019-11-21 】

2019年11月15日,于第五实验楼409会议室,由中心万绍贵老师主持,由宝诚生物ONT专项产品经理王汉伟主讲,为科研中心的广大师生,详细介绍了有关第三代单分子实时测序系统——Nanopore测序技术的有关内容。

讲座的内容,主要包括Nanopore测序的基本技术原理和Nanopore测序各种不同的技术平台,并着重介绍了Nanopore测序技术在临床实践和科研、教学等方面的应用。

Nanopore科研对核酸分子(包括DNA和RNA)进行实时的单分子测序,其主要原理为:核酸分子经由特殊马达蛋白的牵引和解链,在整个离子环境中,核酸分子直接通过Nanopore蛋白质,产生特定的电信号,被电阻膜收集后传导至电脑中枢,经过对应的软件进行解析,即可直接获得序列信息。Nanopore测序技术的一个重要特点,是其超长读长,目前最长读长可达到~2MB的水平,对于科研检测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;Nanopore测序技术的检测速度快,且目前测序深度在40X时即可达到99.99%的准确率,芯片可根据实际情况重复使用,适用于各类临床场景。

针对不同的实验平台,Nanopore推出了不同的测序装置,从便携式的MinION和触屏式的MK1C设备,到中型可进行多至5张芯片的GridION测序仪,再到大型的PromethION,一次性可运行多达24或48张芯片,适合于各类需求不同的科研和临床检测平台。

目前,Nanopore测序正在逐渐被应用于科研和临床检测的各个方面。在基因组组装方面,基于超长读长的特点,Nanopore测序可以大大提高组装的效率和准确度;在转录组检测方面,Nanopore是唯一可以实现直接RNA测序平台,也可用于cDNA全长检测,对于可变剪切和变异检测具有重要意义;Nanopore可对核酸分子进行直接测序,因此在表观遗传学检测方面,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;在微生物检测领域,配合独特的分析软件,Nanopore测序技术可在半天内完成临床样本的快速检测和物种鉴定;在肿瘤、罕见病等方面,Nanopore测序技术同样具有明显优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