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 > 资源共享 > 仪器设备操作流程 > 正文

恐惧箱

【来源: | 发布日期:2025-07-15 】

一、仪器基本信息

仪器型号:EthoVision

生产厂家:Noldus

购置时间:2019.10

所属技术服务部:行为学实验技术服务部

放置位置:动物楼302室

管理人员:旷策嫣 1837972320

仪器应用:高通量检测啮齿类动物的认知能力。研究阿尔茨海默病、帕金森病等模型动物的记忆衰退机制、评估药物对学习记忆、焦虑或成瘾行为的影响、筛选敲基因小鼠的行为表型、模拟人类精神疾病的动物行为方式。

二、仪器操作流程

1. 实验前准备(设备检查与环境准备):

1)恐惧箱主体:确认箱体结构完整(如隔音箱、电击网格底板、声音发生器、灯光刺激模块),清洁箱体内部(用 75% 酒精擦拭,去除残留气味,避免交叉污染),检查电击模块是否正常(可通过电阻表测试网格导电性)。

2)辅助设备:准备计时器、电击控制器(调节电压 / 电流强度,如小鼠常用 0.5-1.0mA,大鼠 1.0-2.0mA)、声音发生器(设置频率 80-1000Hz,音量 60-80dB)、摄像头(固定于箱体正上方,确保拍摄范围覆盖整个箱体)。

3)环境控制:实验需在隔音、避光(或恒定弱光)、安静的房间进行,室温保持 22-25℃,避免实验期间人员频繁走动或噪音干扰。

4)动物适应(可选,针对非条件性恐惧测试):若进行条件性恐惧实验,通常无需提前适应箱体(避免熟悉环境影响条件刺激效果);若测试非条件性恐惧(如对新环境的天然恐惧),可将动物放入无刺激的箱体中适应 5-10 分钟。

2. 电脑操作设置

1)创建实验:输入实验名称、存储位置及描述信息;

2)选择合适的摄像头,并进行亮度调节,选择合适的跟踪特征及刺激条件;

3)设备配置选择“自定义”,选择灯光或者声音;

4)箱体区域划分:在软件中导入箱体图像,定义 “活动区域”(整个箱体);

5)设置僵住行为判定标准(如 “静止时间≥1 秒且无肢体移动”,可根据动物种属调整)。

6)刺激程序编程:在 “时间线编辑器” 中设置基线期(如 0-2 分钟,无刺激)、CS+US 阶段、间隔时间等,确保刺激顺序和时长准确;确定电击参数(电流 / 电压、持续时间)和声音参数(频率、音量、持续时间),保存为自定义程序。

7)检测设置:选择合适的动物类型及区域,定位后进行变量设置并添加实验数;

8)开始采集数据,直至所有小鼠数据采集结束。

3. 数据记录与分析设置

1)启动软件 “录制” 功能,同步记录视频和刺激事件标记(如 “CS 开始”“US 开始”)。

2)开启 “自动分析”:软件通过运动检测算法自动计算各阶段的僵住时间(Freezing Time)、活动度(总移动距离),并生成时间 - 行为曲线(如每 10 秒僵住百分比)。

3)实验结束后,手动核对自动分析结果(尤其是模糊行为,如动物轻微颤抖是否算僵住),修正误差后导出数据(Excel 或 SPSS 格式)。

操作流程可以参考操作手册,具体咨询负责人。

4. 实验阶段(以经典条件性恐惧为例,分 3 个阶段)

1)获得阶段(Fear Acquisition):建立条件刺激(CS)与非条件刺激(US)的关联

将动物放入恐惧箱,启动摄像头和记录软件,让动物自由活动2 分钟( baseline,基线期,无刺激)。

基线期后,给予条件刺激CS(如 80dB、2000Hz 声音,持续 30 秒),在 CS 结束前 2 秒叠加非条件刺激 US(如足底电击 0.8mA,持续 2 秒),形成 CS 与 US 的配对。

重复上述配对过程2-3 次(每次间隔 1-2 分钟,避免动物过度应激),最后让动物在箱内停留 1 分钟后移出。

2)消退阶段(Fear Extinction,可选):减弱 CS 与恐惧的关联

通常在获得阶段24 小时后进行,将动物放入同一箱体,先自由活动 2 分钟(基线)。

反复单独给予CS(如 30 秒声音,无电击),共 10-15 次(每次间隔 1 分钟),记录动物对 CS 的僵住反应随次数增加而减少的过程。

3)测试阶段(Fear Retrieval):检测恐惧记忆的保留

在获得阶段或消退阶段24 小时后,将动物放入相同箱体(或不同环境,测试情境依赖 / 非依赖记忆),先自由活动 2 分钟,然后单独给予 CS(30 秒,无电击),记录僵住时间占 CS 持续时间的百分比。

3. 实验后处理

移除动物,用75% 酒精彻底清洁箱体(包括网格底板缝隙),更换垫料(若有),避免残留气味影响下一只动物。

导出实验数据(僵住时间、活动轨迹等),标注动物编号、阶段、刺激参数及异常行为(如跳跃、排便等)。

三、仪器注意事项(或相关管理规定)

1. 设备与环境控制

1)箱体清洁与标准化:每只动物实验后必须彻底清洁箱体(酒精擦拭 + 通风),避免气味残留影响后续动物的行为(啮齿类对同种气味敏感,可能诱发焦虑或防御行为)。

2)保持箱体环境一致:如光照强度、背景噪音、温度,同一批次实验需在相同条件下进行(环境变化可能成为新异刺激,干扰恐惧反应)。

3)刺激参数校准:

电击强度需通过预实验确定:以“动物出现明显躲避反应但无严重损伤” 为标准(如小鼠 0.5mA 时轻微缩爪,0.8mA 时明显跳离网格),避免过强电击导致动物休克或过弱无反应。

声音刺激需用分贝仪在箱内实测音量,确保不同箱体或实验日的音量误差≤5dB(音量差异会影响 CS 的显著性)。

2. 动物操作规范

1)减少应激干扰:

抓取动物时动作轻柔,避免实验前过度刺激(如粗暴转移可能导致基础焦虑升高,影响僵住基线)。

同一批次动物的实验时间需固定(如均在上午9-11 点),排除昼夜节律对恐惧反应的影响(啮齿类在夜间更活跃,可能对刺激更敏感)。

行为观察与记录:

实验中避免人员在箱体旁停留或窥视(动物对人类活动敏感,可能减少自然行为),建议通过软件实时监控而非直接观察。

区分“僵住” 与 “静止”:僵住是恐惧特异性反应(全身不动,耳朵贴紧身体),而正常静止(如休息)可能伴随轻微摆尾或胡须颤动,需在分析时严格区分(可通过软件算法或人工复核修正)。

3. 数据可靠性保障

1)重复测量与样本量:

每只动物同一阶段的实验通常不重复(避免记忆巩固或消退受多次测试影响),若需重复,间隔至少72 小时。

样本量需足够(每组6-10 只),因个体差异可能导致僵住时间波动较大(如部分动物对电击不敏感)。

2)伦理与安全:

电击刺激需符合动物伦理规范,设置最大电击次数和强度(如单只动物单日电击不超过5 次),实验后观察动物是否有足部损伤(如出血、溃疡),必要时给予护理。

实验者需避免直视强光或长时间暴露于高分贝声音(可佩戴耳塞)。

4. 数据分析注意事项

1)僵住时间通常以 “占总测试时间的百分比” 表示(如 CS 期间僵住时间 / CS 持续时间 ×100%),基线期僵住率过高(如>20%)的动物需排除(可能因先天焦虑或不适导致)。

2)若比较不同情境下的恐惧记忆(如相同箱体 vs 新箱体),需确保新箱体的视觉、气味、材质与原箱体有显著差异(如原箱体为黑色塑料,新箱体为白色金属),避免情境混淆。